课程介绍:校园恋情非常美好,也可能带给同学们挫折和痛苦。本次微课引导同学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失恋,理解失恋让我们痛苦背后的心理学逻辑。从中探讨走出失恋的几个建议,学会从失恋中找寻积极意义。拥抱自己,走出失恋,更为更好的自己。
教师介绍:吴枫韵,华东政法大学教师。
详细介绍:大学生活非常美好。美好的校园,美好的图书馆,美好的老师和同学,当然,也有美好的校园恋情。恋爱这一亲密关系,对于同学们来说,充满了美好的期待。心理学认为,青年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,避免孤独感。恋爱能带给我们归属感和爱的满足,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被接纳,关心,照顾和理解。同时,我们也获得了自我价值的满足,得到了来自对方的赞美,欣赏和肯定。但是美好的恋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恋爱也可能带给我们挫折和痛苦。由于我们的认知、交友、处理情感和问题的方式方法成、熟度的不同,恋爱中也会伴随着失落、焦虑、痛苦等挫折。其中最大的挫折就是失恋。我们该如何认识失恋,用心理学的知识探究失恋背后的心理学逻辑,如何客观的面对失恋,寻找其中的积极意义,从而拥抱自己,走出失恋。课程首先介绍了失恋的定义。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,让同学们了解是失恋。接下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失恋背后的心理学逻辑。A同学失恋后的这种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中被成为认知失调。认知失调指的现实和期望之间的落差。在恋爱关系里,我们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很多时候会受到对方的影响。那么我们个体的独立性就降低了。当我们在一段长期、稳定的关系中通常倾向于在有关未来的计划中包含另一半,这可能是近期的一个短途旅行计划,也可能是更长的人生规划。而这些计划在分手的一瞬间被强制性作废和改写,这对我们的大脑来说并不容易接受。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来让我们重新的进行自我认知。之所以我们感到很痛苦,因为我们在恋爱过程中的认知重叠,在失恋后缺失了。这让我们感觉到生命中一块至关重要的拼图丢失了。最后引导同学们如何走出失恋。通过合理宣泄情绪,转移注意力,合理化接纳自己,找寻积极意义重新出发。
微信扫或长按二维码进行课程学习